我们从小就希望做家长眼中的乖小孩,乖小孩,人人夸,人人爱,还会让别人都赞不绝口。这样的乖孩子真的很好吗?谁知道乖孩子的背后有着怎样的心理压力呢?其实大家口中的乖孩子才更让人操心,为什么这样说呢?下面和学大小编一起来看看吧。
一、“乖”会招人喜欢,忽略真实的自己
我很清晰的记得,我小的时候,奶奶带我出去玩。经过路边的糖果摊,奶奶指着说:“想要吗?”
我摇摇头说,“不想要。”
奶奶高兴的说说:“这孩子最乖。从不乱要东西。”
从心底来讲,小小的我,其实是想吃那颜色缤纷、酸甜可口的糖果的。然而“懂事”和“乖”,是那个年代对小孩子的最高赞誉。于是,敏感的我把自己真正的感受压制到了一边,努力做出那个“乖”的模样让自己讨人喜欢。
长大后我成了一个不懂拒绝别人、疲惫不堪的“烂好人”。很多小时候很乖的孩子,长大了心理问题较多,原因就是,他们以满足他人意愿、得到他人首肯为生活主导,失去表达自我的声音,忽视自己的真实需求,内心压抑的十分痛苦。
二、“乖”孩子通常不会表达真实感情
每当听到看到有家长说“爱哭不是乖孩子”或“男孩子不能随便哭”这类的话,我就很生气。因为只有自己的心情能被父母接纳的孩子才会顺利的哭。孩子会在你面前哭,说明他对你而言有足够的安全感,知道你会对他的感情照单全收,全盘的接纳。这种没有条件的爱和养育,才是孩子良好人格形成的基本。
标准的父母,绝不会以“乖”之名来要求孩子!
三、越“乖”的孩子,独立的能力就越差
为什么小时候“乖”的孩子也许学业出色,但是在人生获得更大成就的却是那些小时候顽皮捣蛋的孩子?因为,越“乖”的孩子附着性越强,自主性越差。“乖”孩子身上有家长太多的控制感。父母期待我们走在一条可以复制黏贴的路,过着一个大家都认同的理想生活,这就是所谓的“乖孩子”。
越乖的孩子,更容易成为一个从不提问的“乖”学生、谨小慎微的“乖”员工、感情上让婆婆包办的“妈宝男”。从这个角度讲,获得很高成就的人,通常都不“乖”。
四、越乖的孩子,越容易落后于时代
我们上大学的时候,父母期待我们“考公务员,拿铁饭碗”或 “进石油天然气等垄断行业”。但是,十多年过了,做了公务员的人,默默忍受着低效的官僚体制;去了石油燃气的同学,同样经过油气的萧条与裁员。而那些去中关村摆地摊、折腾电子商务公司、当初让父母操碎了心的“不乖”的孩子,如今占人先机,变成了时代的弄潮儿。
在这个迅速变化的时代,“乖”真的不是个褒义词。
为什么越乖的孩子,才越让人操心这篇内容是学大小编为大家带来的,大家是否关注到身边的乖孩子了呢?大家不能一谓的希望孩子们成为乖乖女,乖宝宝,更应该注重孩子自己的内心感受,让孩子表达自己的情绪,这样才会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,形成良好的人格特点。
更多苏州教育动态、 苏州小学最新资讯、 苏州初中最新资讯、 苏州高中最新资讯、 苏州小升初最新资讯 、苏州中考最新资讯 、苏州高考最新资讯 等最新资讯信息,请关注苏州中小学教育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