苏州

当前选择:苏州

当前位置: 苏州学大教育 > 苏州资讯 > 苏州

老师和孩子读书可以这么有意思 你知否

来源:学大教育 时间:2016-08-06 21:27:07

很多老师在教学的时候总是觉得找不到正确的方法,孩子们在学习的时候也总是觉得乏味缺乏乐趣,其实老师们可以尝试着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,下面就请认真阅读老师和孩子读书可以这么有意思 你知否这篇文章,对各位老师的教学一定有帮助。

读书就是要联系生活,关注当下。有的人读《西游记》,是迫于任务,或者是为了装点门面,或者就是纯粹欣赏文学作品。有的人读《西游记》,会和自己、和生活、和当下结合起来。比如,有一位读者读了《西游记》后说,每个人都是“猪八戒”,每个人都有原始的欲望,都好吃懒做,都好色,尤其是男人,较之女人,男人的动物性本能似乎更明显。每个人都是“孙悟空”,儿童时代是自由自在、无拘无束的,想法是天马行空的,但随着年龄的增长,在社会化的过程中,外在的干预和约束越来越多,头上都戴上了“紧箍”。每个人也都是“唐僧”,因为受过“教育”,尤其是有了宗教信仰,就会自我克制,自我约束。这就是在联结方面做得比较出色的读者,他们会从别人的故事中想到自己,会用旁人的经验来指导自己的生活。

也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理解,在联结方面做得比较出色的读者,会提醒自己去联系曾经的经历和见闻。例如,从这个故事联想到读过的其他相似的故事,从这个故事中的主人公联想到生活中见到过的相似的人,从这个故事联想到社会上的一些问题。他们往往这样提问:你有没有遭遇过和书里一样的情节?书中的人物和你生活中的哪个熟悉的人接近?在你看来,书里哪些部分最贴近现实生活?你有没有类似的经验?这本书会让你重新思考自己那段类似的经验吗?等等。

也就是说,好的小说教学,要善于提问,善于建构话题,通过问题和话题联结书本与生活。例如,一位老师和孩子们一起读完了《我要做好孩子》,他就和孩子们聊一聊究竟怎样的孩子算是“好孩子”。还有一位老师实在是非常有创意,他和孩子们聊了两年《西游记》,所聊话题均是从《西游记》的故事情节、人物境遇引申出来的生活话题。很明显,这样聊书的主要目标就是—这本书可以为我们带来什么启发,可以改变我们什么?下面十三堂《西游记》聊书课的话题都是联结生活类的,借鉴意义很大。

第一堂课:平凡好,还是不平凡好?

第二堂课:如何好好地生气

第三堂课:过程比结果更重要

第四堂课:诱惑并不可怕

第五堂课:只会哭是没有用的

第六堂课:道歉也需要艺术

第七堂课:关注你的拳头

第八堂课:说话不算话的后遗症

第九堂课:交换东西的分寸

第十堂课:小心有人骗你

第十一堂课:团结力量大

第十二堂课:被误会了怎么办

第十三堂课:课程回顾—我有了哪些改变

一位老师在上教材里的《猴王出世》,在课的后半程,这位老师问道:“如果你有机会当猴王,你愿意当猴王吗?”这就是联结生活类的问题,言下之意就是:如果有机会,你愿意当校长吗?你愿意当村长吗?你愿意当经理吗?你愿意成为人群的中心吗?很多学生竟然不愿意,因为他们觉得当猴王要有超出常人的努力,要足够勇敢,很多时候要把关心别人放在首位。老师紧接着问:“不是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当王,我们很多时候是在选一个人当我们的王,如果你有机会选王,你愿意选怎样的人当你的王呢?”这个问题厉害啊,言下之意就是:如果有机会,你愿意选怎样的人当组长、班长、校长,甚至县长、市长、省长?

关于老师和孩子读书可以这么有意思 你知否的详细分析到这里就结束了,希望大家在阅读之后对自己的教学方法可以进行深刻的反思,给孩子们一个有趣的学习平台可以帮助自己省去很多不必要的麻烦。

相关推荐
热点资讯
热门话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