苏州

当前选择:苏州

当前位置: 苏州学大教育 > 苏州资讯 > 苏州

词语百科知识点-鼻饮讲解

来源:学大教育 时间:2015-12-07 17:42:03

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与词语息息相关,一些词语有着一定的来历,有着它背后的故事。今天学大老师为大家提供了词语百科知识点-鼻饮讲解,我们一起看看,希望对大家有些帮助!

自汉迄民国,不少汉文典籍在记述南方一些古代民族的风俗习惯时,大都提到“凿齿”、“文身”、“飞头”、“鼻饮”等俗行。“凿齿”、“文身”已为考古学龢民族学的大量材料所证实;至于“飞头”、“鼻饮”,前者纯属无稽之谈,后者则近些年来展开了争论。有论者以在国内找不到实证性例子而加以否定;但也有论者从生理学角度解释其科学根据,并在现代民族的生活中找到了例证。

鼻饮(bí yǐn)以鼻饮水。《汉书·贾捐之传》:“ 骆越之人,父子同川而浴,相习以鼻饮。” 南朝 梁简文帝 《南郊颂》:“于是龙光之地,日浴之乡,紫舌黄支 ,头飞鼻饮。” 宋 朱辅《溪蛮丛笑》:“ 犵狫 饮不以口而以鼻,自取其便,名曰鼻饮。” 清 彭孙贻 《驯象行示静因禅公》诗:“有时鼻饮费辘轤,碧筒曲注连千壶。”

读《资治通鉴》,在卷二十八读到,汉元帝时,南越反,宣帝欲大发军。待诏贾捐之上谏说到,“貉越之人,父子同川而浴,相习以鼻饮,与禽兽无异,本不足郡县置也。”这段记载来于《汉书·贾捐之传》。《通鉴》引曾在广西为官的范成大的解释,说:“今邑管溪洞及沿海喜鼻饮。随贫富,以银、锡、陶器或大瓢盛水,入盐,并山姜汁数滴;器侧有窍,施管如瓶嘴,内鼻中,吸水升脑,下入喉。吸水时,含鱼肉鮓一脔,故水得安然入鼻,不与气相激。既饮,必噫气,谓掠脑快膈莫此若。但可饮水;或传为饮酒,非是。”

以上就是学大为大家准备的词语百科知识点-鼻饮讲解,希望对大家了解鼻饮这个词语的意思有所帮助!最后,感谢大家对我们学大的支持!

相关推荐
热点资讯
热门话题